信息与成功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2007年中国农业信息化调查与分析报告

向下

2007年中国农业信息化调查与分析报告 Empty 2007年中国农业信息化调查与分析报告

帖子  Admin 周二 二月 05, 2008 5:00 pm

在跨入2008年新年之际,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刚刚过去的2007年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农村信息化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方面,农村信息化就是以信息媒体技术装备农村相关领域,使信息资源在农村得以充分开发、应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逐步由农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

  信息产业部提出十一五”村通工程”目标,2010年农村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2020年基本实现电话家家通的”电信小康”目标。加快建立普遍服务基金,降低农村通信价格,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业务都要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好。如期实现农村信息化和电信小康的目标。

  2007年,是中国农业信息服务快速发展的一年,农村网民数量突破3700万人,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成为农民创造收益的有效手段。

  2007年度是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伟大历史任务,这一历史性的重大决定和战略部署,以及由此展开的波澜壮阔的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实践,对我国的农村信息化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年,我国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理论逐步深入,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政策推动力不断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继续完善……总之,在这一年里,中国农村信息化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并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指导下,以良好的发展势头迈向2008年。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就2007年度中国农村信息化的年度发展情况做一概括和论述。

  农业信息化发展初级阶段分析

  21世纪世界必将普遍地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从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我国正在为信息化奠定基础,全方位地发展信息产业,以迎接未来的挑战。那么在2008年,中国农业将如何实现持续发展呢?

  信息化是指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围绕着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领域和到广泛应用,并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工作方式,推动信息技术的进步,从而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促使人类社会的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进而引发信息革命的过程。

  农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

  首先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农业经济发展到某一特定过程的概念描述。它包括农业科技信息化、农业产品经营信息化、农业环境信息化、农业社会经济信息化、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化、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农业管理信息化、农业耕种信息化和农村家庭生活信息化等。

  其次,农业信息化又是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进的过程,表现为农业经济以手工操作为基础到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转变过程。

  农业信息化有三个明显的特点:农业信息技术在其它技术序列中优先发展;信息资源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农民更注重用信息指导生产和销售;信息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并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据预测,当一个国家信息产业在其附加值达到或超过农业总产值的50%时,就认为此国家的农业实现了信息化。

  政府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主导力量。政府部门在农业信息化过程中承担的是主导性的作用,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引导企业、协会组织和农民参与农村信息化。

  当前,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的步伐,实现由过去的行政指令型向规范服务型转变,强化政府在信息服务中的主导、协调、组织以及创造良好环境的职能。

  高校科研机构是农业信息化的研发基地的技术支持。高校科研机构既担负着科技创新的重任,更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高校和研究机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主要担负着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农业教育提供高级创新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农业信息化的推广过程中,高校还发挥生力军的作用,积极参与到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改革和建设中。

  农民是农业信息化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在农业信息化”企业+农户”、”村社集体组织+协会+农户”、”政府农技推广部门+协会+农户”等等各种模式中,农户都是其中的参与者,并且农户都是信息化过程中的终端执行者。

  信息服务模式是信息流动的表现形式。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是指农业信息服务的标准样式,合理的服务模式能够实现农业信息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从提供方到接受方的顺畅流动,能为其他地区的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提供借鉴,得到当地农民认可。它是由组织模式、服务内容、传播渠道、利益分配机制和支撑保障体系等五部分通过一定的内在运作关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选择适合当地农村发展信息服务模式,是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第一步。

  商业化市场机制是以商业组织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开展的有偿服务为基本特征的。信息的供体主要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和信息企业两大类,信息的受体依然是广大农民。目前,我国农业信息的商品化、市场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业信息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企业与农民之间的信息交易还不能完全遵循商品价值规律,企业从事的有偿信息服务仍然具有很大的风险性。长远来看,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必须广泛引入市场机制,才能实现信息服务的可持续开展。

  构建政府、企业、社团与基层农户”共赢”的利益分配机制,使主客体在信息服务中共同投资、协同服务、共同获益,是解决利益分配中的各种矛盾,实现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的可持续运作的有效途径。对于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建议前期采取政府输血的运作机制,中期建立政府补贴与企业让利相结合的运营机制,后期逐步建立农民的消费转移机制,引导农民进行信息消费,才能实现农业信息化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农业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和用户信息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农村信息化也会经历一个从传统到先进的演变过程。信息技术进步、经济水平发展、农民文化水平提高、市场化程度推进和政策法律健全是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根本动因,随着上述因素的发展,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将由政府主导型向社会参与型演变,再向完全由市场支配演变。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组织模式将向多元化服务主体模式演变,传播渠道将趋向于现代媒介和多线并行,服务内容将趋向于全面化、专业化、实时化,利益分配机制将由公益性向半公益性和商业性机制演变,政策与法律保障趋向完善和规范发展。

  农业信息化发展环境分析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我们信息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因此,我们深刻领会与落实***精神,应该是当前作为信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信息管理者,要以***报告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明确农网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改进工作方法和思路,切实将***精神与单位工作结合起来,爱岗敬业,率先垂范,使农网事业更上新台阶。

  1.***的召开是良机:中央各部委全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央各部委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从政策规划、项目安排、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多个环节提供保障。

  2.政府推动农村信息化快速发展:一是建立部际协作联合推进机制。信息产业部拟联合国信办、农业部等相关部委,尽快出台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信息产业部成立领导小组,并建立部省协同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加强统筹规划。四是完善政策法规。研究制定电信资费向农村倾斜的相关优惠政策,积极推动出台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五是加大引导性资金投入。加快推动建立电信、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积极争取设立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专项基金。六是加强分类指导,抓好试点示范。七是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2007年4月,农村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大篷车”在河南拉开了序幕,伴随着”大篷车”的全国之旅,农村信息化应用全国巡展整合中国通信运营业务、通信终端、增值业务、应用软件及相关信息内容服务,将适农产品、通信业务及便民信息服务深入农村,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生动展示农村信息化丰富应用。大篷车以及农村信息化应用巡展,波及多个省市,受训农民过千万,惠及农民过亿。

  此外,各相关部委还积极采取措施共同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今年9月,信息产业部与文化部举行合作协议书签字仪式,就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工程的合作共建,共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达成了协议。

  3.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基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体内涵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变动。基本框架主要由作用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人才队伍、服务与应用系统,以及与之发展相适应的规则体系、运行机制等构成。

  3.1信息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基本装备和信息安全设施、信息交换体系等部分。信息网络主要有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和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宣传栏等信息传播网络。信息技术基本装备主要指信息技术研发储备和推广应用所必需的设施设备。信息安全设施指为保障网络运行安全的设施设备和系统。信息交换体系指为满足各层级实时信息汇集、传递、交换与共享、服务的体系。

  3.2信息资源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形态上分,涉农信息资源有初始信息和经过整理、分析的信息。从来源上分,有政务活动、商务活动、市场运行和其他社会活动信息。从内容上分,有科技、市场、政策法规、文教卫生等信息。

  3.3人才队伍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支柱。要培养一支理念先进的管理队伍,推进管理方式创新,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有序进展。要打造一支理念先进、善于攻关的科研队伍,加强信息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更要建设一支实用高效的服务队伍,加强信息服务模式创新并不断引进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提高面向农村信息服务的适用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3.4服务与应用系统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包括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两个方面。信息服务必须要依托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结合,与现有的信息化基础条件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合作经济、社团组织的需要相结合。应用系统必须做好顶层疏理和统筹规划,防止重复开发建设,讲求科学、实用,注重贴近基层、贴近农民的需求。

  3.5规则体系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关键环节。规则体系是确保系统互联互通的技术基础,是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绩效评估的管理规范,主要包括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法规体系应涵盖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共享、网络(站)建设管理、网络运营管理、网络信息服务、网络信息技术开发应用、网络安全防护、网络投入保障等内容。标准体系主要由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安全标准、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标准、管理服务标准等组成。

  3.6运行机制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和措施。运行机制的构建要与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模式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机制。要与信息化建设发展模式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以政府主导、市场及其他社会力量合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Admin
Admin

帖子数 : 51
注册日期 : 08-02-05

http://allwin.longluntan.cn

返回页首 向下

2007年中国农业信息化调查与分析报告 Empty 1

帖子  Admin 周二 二月 05, 2008 5:24 pm

推进农村信息化,信息资源的搜集、开发、整理、利用是一个重要环节。电信企业应发挥自身的信息平台优势,与涉农部门、增值服务商共同开发农民需要的及时、准确、实用信息,形成社会服务到位、各方共担的信息资源开发格局。

农业信息化发展瓶颈分析

  农业信息化建设,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使农民受益匪浅,但目前,我国要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还有许多“瓶颈”亟待突破:

  首先是许多基层干部对农村信息化缺乏足够的认识。据了解,不少乡镇政府的微机尽管与农业信息网实现了链接,但农业信息服务并未很好地开展起来。据调查,乡镇基层部分人认为,所谓的信息化就是电脑打字、计算机上网、在互联网浏览信息,没有认识到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多样性,形成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单一化的片面认识,不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对网络功能,也普遍只停留在利用网络进行收发信息,还没有达到利用网络信息改善经营和开拓市场的程度;有些人对网络的作用和效果有怀疑,认为网络作用不大,效果不明显。绝大多数农户还没意识到网络信息化的作用,认为有无网络信息都一个样,甚至连互联网是什么都不知道。

  其次,在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农村,既通晓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又具备农业技术的基层服务人员太少。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专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与其他信息行业有着明显的不同,它需要的是既懂农业又要会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懂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我区区、乡两级农业部门懂计算机的技术人员也有一些,但既懂农业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却很少,适应不了新时期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发展需要。因此,业务人员技术素质的低下阻碍了农业信息化建设。

  再次,上网成本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信息化进程,一台电脑的费用相当于一个家庭一员一年的收入,一般农户轻易购置不起。要加快实现农业信息化,这些问题必须解决。

  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

  信息内容全面、客观、真实、收集及时有效、信息深层次开发,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信息服务不仅包括宏观政策、统计信息、技术信息,还包括微观市场信息;不仅包含国内农业信息,还负责收集和提供世界各地的农业信息。大量调查直接来自农业生产者,或者通过电话访问、实际观察等方式,部分信息来源于卫星和遥感信息系统。

  信息服务无偿和有偿多形式并存是农村信息服务运行机制发展的趋势。在发达国家,从信息服务的主体角度来看,官方信息服务是财政支持,通常是免费的,主要提供政策(法规)、统计数据、市场动态信息等方面的内容;各类农产品的行业组织、专业技术协会的信息服务,属于其成员的自助、自我服务性质,根据各组织本身的一些特点及其运营方式,有收费和免费之分,收费的行业组织或协会一般只收取成本费,通常不以盈利为目的;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主要进行农业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科研成果的推广、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根据其提供内容的不同,也有收费与免费之分,如出版书籍等就是有偿的,一些基于公益性、非盈利性的国家农业信息中心网站、图书资料等就是无偿的;大部分提供信息服务的私人公司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他们通过一些信息媒体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技术支持,通常是在生产者价格和社会平均利润的范围内收费。

经济落后的国家是农业国,发达国家是工业国。其实不然,现代化的农业建立在生物学、土壤学、病理遗传工程学、气象学,乃至经济学、经营学等基础之上,是研究开发型的、技术进步速度很高的产业(如战后美国的技术进步率,家业方面为年2%,工业方面为1%)。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调了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机制,推进农业各商品化、家业化、现代化转变。我国21世纪的农业必将成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工厂化的同时,致力于”信息搜集”、”人力积累”、”种苗培育”等等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生物本身潜力的”软件”技术。

  未来农业将随着社会发展自然信息化,信息的拥有量将成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农民将从广播、电视、报刊或互联多上获得市场信息,从而决定生产经营的品种、项目和数量。例如菜农能从手机或网络上查询到市场上各品种蔬菜的销量、价格及积压库存情况,从而合理地安排次日上市品种。粮农也能根据全国各大粮油交易市场的需求信息制定正确的经营抉择。

  信息对于粮食生产经营者就显得至关重要。人们除了坐摊候买以外,会更多地去观察市场需求的变化、季节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和国际国内的及时信息。信息在未来农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依旧采取传统的耕种方式。比如在河北省张家口坝上一带农民至今仍然只是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施肥、种田,不顾土壤养分的变化和不同品种不同时期的养分需求,农技推广较优的地区至多也是测一下PH值而已。但未来的农民将亲自取样到土地管理站作土壤分析,按需分期施肥,即通过购入土壤分析的信息获得很大利润,还会免去因土壤某种养分过多引起的植物不正常生长。

  畜牧业近年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基本上还是以”平均”来考虑问题,如根据乳牛的平均体重决定使用多少饲料。但未来畜牧户会根据乳牛产乳性能的高低和泌乳前后期所需营养量不同来分配饲料,并通过饲料的配方来控制牛的疾病,既降低了饲料成本,又减少了医药费用。

  当农业的各个领域都处于过剩状态,产地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农民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最重要的是如何得到农科技术和市场信息。因此,农业必须加入市场竞争行列,信息和脑力劳动最终决定农户的竞争能力。

  未来的农村除农副产品市场、商品市场外,还有兴旺的信息市场、农业科技市场和农业人才市场。到下世纪中叶,农民的平均文化水平应该达到大专以上,他们有能力成为该市场的经营者和消费者。信息市场包括信息网络建设、数据库建设、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及农业信息咨询业。人才市场包括科技人才的培养与交流以及劳动力的经营与消费。

  农户作为农村市场的主体将有新的自身组织──农民协会。其性质是民间社才,主要作用是开发和组织经营农村市场,同时能更好地搭起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桥梁,下情上达,反映农民呼声。政府依托协会加强农村市场自我管理,协助推广农技,接收传递信息,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有农村市场管理功能, 农技推广和情报服务功能,只要得到健全的信息化农业有关法律的保护,对农村市场的规范将有重要意义。可见,完善的农村市场和自我管理的农民协会是信息化农业的又一条件。

Admin
Admin

帖子数 : 51
注册日期 : 08-02-05

http://allwin.longluntan.cn

返回页首 向下

2007年中国农业信息化调查与分析报告 Empty 2

帖子  Admin 周二 二月 05, 2008 5:25 pm

在对信息的利用上,面对着互联网的海量信息,除了新闻浏览外,城市网民“最常用”的三种功能都与娱乐有关:经常玩游戏的网民占62.2%,经常下载音乐的网民占56.5%,经常浏览娱乐信息的网民占53.5%。互联网成为大众娱乐的主要途径之一。手机短信除了联络感情外,能够大规模发展也是因为搞笑短信、整蛊短信等娱乐化内容的大量转发。这是城市人对信息使用的基本情况。而农民呢,他们更看重实用的致富信息,除了农业政策外,最关注的是农业生产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劳务用工信息,每一项都与他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他们用信息来生产经营,用信息来增收致富!对于农民,信息能够带来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收益!

  总之,农业信息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探讨适合我国的具体模式,明确目标,有利于制订农业发展战略。作为一个经济、科技还相当落后的农业大国,我们应该牢固树立大农业思想,大力发展和推广家业科技,加强信息产业在农村的发展,携手共进,阔步迈向”机械操作、科技基础、信息主导、市场完善、法律健全”的信息化农业社会。

  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分析

  加强农村信息化主体建设,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民间力量,特别是协会组织的推力作用。农业信息化建设要从主体建设抓起,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以及农业信息企业等民间力量的积极性,发挥其辐射及带动作用,更要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措施,大力启动广大农民的信息需求,从源头上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要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关键要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改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片面认识。结合实际,制定出宣传方案。宣传内容围绕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来展开,提高我国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户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通过宣传,使各级政府、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民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农村信息化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服务内容实用、准确、可靠和主客体间的互动性上,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服务模式的其它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国农业财政部门短期内担负不起这么庞大的财政支出,我们不能照搬发达国家大投入、高成本的做法,实际情况告诉我们必须结合农民的实际需求,以最低的成本和农民愿意接受的方式传播农业信息,目前情况下,把信息网络铺设延伸到村、入户是不现实的。所以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广播、报纸、农业培训等各种低成本的传播渠道将是基层农业信息服务必由之路。

  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必须统一数据处理标准、规范和应用软件,整合信息资源,同时,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促进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共享,满足多功能、多层次、多样化服务的需要。营造良好的农村信息化政策法制环境,实现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抑制信息垄断、信息封锁,打击坑农、骗农的虚假信息。

  制定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规划,构建农村信息化人才体系。提高农业信息部门组织开展工作的能力和自身的服务水平;帮助信息员更新观念,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训,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水平,增强其对知识和信息的接受、分析能力,进而提高信息到达农户的利用率,改善信息进村的效果。加强对信息员队伍的培训,建立健全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掌握并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

  从本质上讲,农业是高风险行业,除了市场风险之外还有自然风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通过信息的有效传递,使农业经营的风险系数大大降低。当今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态势给中国农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国内经济形势看,我国是在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工业化尚处于中期阶段时拉开信息化序幕的。信息化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尤其是初始投入,靠农业自身是难以满足的。国家大规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各个产业创造了二次开发的机会。中国农业应当紧紧抓住国家经济信息化起步的机遇,以实现历史性飞跃。

  从技术的内在特征看,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知识的认识。在信息技术面前,传统的比较优势如资源、人力等作用将大大削弱,但为传统意义上的弱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多种多样新的可能性。信息技术的突出特点是公共产品性和开放性,如果后来者或低起点者能够有效利用,无疑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后来居上。

  从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律看,信息技术的进步是从技术开发延伸到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化管理也是从信息技术管理过渡到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基础设施初步建成之后,资源建设就是方向。如果能不失时机地抓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便有希望在信息基础设施利用方面先走一步,抓住今后发展的契机。

  加快并发展农业信息化势在必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农民的腰包开始鼓了,思想开始活了,对信息的渴望强烈了。同时我国信息基础建设也取得了迅猛发展,农村固定电话普及率已达到90%以上;全国4.6亿部移动电话中一半在农村,且增长迅速;全国很多县、乡镇、村都开始接入宽带,使用互联网。种种迹象表明,农业信息化势在必行。

  农业现代化是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各个方面的过程,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渗透力最强、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因此,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普遍应用,不仅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保证农业科学技术快速武装到农业各个领域的必然途径。农业信息化必将促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促进农业实用技术的全面普及和推广,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促进农业科技化和产业化,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也要实行市场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农业产前、产中与产后各环节,使其实现有效衔接;要求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农业生产、分配与消费的动态关系,从而使农业供求关系在市场中不断获得新的平衡。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有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传递及信息处理作保证。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自然状况复杂,交通通讯条件远不如城市,除了发达地区已进入小康的农民之外,还有大部分农民仍在传统农业的束缚下进行农业生产。鉴于这种情况,急需寻求一种广泛、实用、便捷、廉价的方式,让大多数农民能共享信息化所带来的实惠。

  农业部启动”十大行动”,在为农民办16件实事中,涉及了培训农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村信息服务等。中组部牵头的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将在9个省区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力争在2010年底,在全国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文化部和财政部组织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2007年至2010年将投入24.7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县级支中心、村级基层服务点和数字资源建设……各地也积极行动起来:湖北省今年的支农投入将超过120亿元;山东计划实施六大农业科技支撑工程,建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研发中心和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县……

结论

  目前,我国的农村信息化还处于一个大力推进的过程当中,国家相关部门也明确表示,农村信息化的推进工作,还将是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苟仲文在今年9月举行的第四届国家信息化发展论坛上指出:到2010年,要实现农村”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采用多种接入手段,以农民普遍能够承受的价格,提高农村网络普及率。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完善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市场、科技、教育、卫生保健、劳动就业等信息服务。加强信息技术在”三农”方面的应用,逐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结合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从农业现代化走向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发展的比热规律。在努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加快农业信息化的进程,主动迎接正在兴起的一场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

  由于信息化建设本身具有后发优势,农村在推进信息化的时候,完全可以从一开始就从一站式开始建设,实现信息内容资源的整合服务和应用的整合创新。党的***报告也提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给予了高度重视。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切实加强信息发布,搞好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是做好小农户与大市场衔接的重要手段,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Admin
Admin

帖子数 : 51
注册日期 : 08-02-05

http://allwin.longluntan.cn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